首页 > 骨科

骨折后有个洞怎么办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折后有个洞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骨折后出现骨缺损形成的空洞可通过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水泥填充、骨诱导材料植入、外固定架辅助治疗等方式修复。骨缺损通常由高能量创伤、感染性骨不连、肿瘤切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疼痛、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1、自体骨移植

取患者髂骨或腓骨等非承重部位骨块填充缺损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无排异反应。适用于缺损范围较小的稳定性骨折,移植骨可逐渐与宿主骨融合。需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维持稳定性,术后需限制负重6-12周。常见并发症包括供区疼痛、血肿形成等。

2、异体骨移植

采用经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结构性支撑,适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异体骨能提供即刻力学支撑但存在吸收风险,需联合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需定期影像学监测骨愈合情况。术后需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3、骨水泥填充

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临时填充骨缺损,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伴空洞。可快速恢复骨骼强度但无骨诱导能力,后期可能需二次手术更换为生物材料。操作时需控制水泥聚合温度避免周围组织灼伤,术后48小时内需监测生命体征。

4、骨诱导材料植入

应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或脱钙骨基质等生物活性材料,通过释放生长因子促进新骨形成。适合修复3-5厘米的节段性缺损,需配合髓内钉提供稳定性。植入6个月后材料逐渐被新生骨替代,期间需定期复查CT评估成骨效果。可能出现材料移位或延迟愈合。

5、外固定架辅助

对感染性骨缺损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通过骨搬运技术逐步闭合缺损。治疗周期需6-12个月,每天调整牵拉速率0.5-1毫米。需每日消毒针道预防感染,定期拍摄X线片监控新生骨质量。可能出现针道松动、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骨折后骨缺损修复需根据缺损大小、部位及软组织条件个体化选择方案。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1000-1200毫克钙质及800-1000IU维生素D。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愈合,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渐进性负重训练。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恢复期间建议使用拐杖或支具保护患肢,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身上关节痛的原因

身上关节痛可能由运动过度、姿势不当、体重过重、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1、运动过度: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疲劳,进而引发疼痛。建议适当减少运动量,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瑜伽,避免关节过度负荷。 2、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或弯腰,可能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引发疼痛。改善坐姿和站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家具,定期进行伸展运动,有助于缓解疼痛。 3、体重过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髋关节,导致疼痛。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关节压力,可有效缓解疼痛。 4、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等症状。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片,400mg/次,每日3次和物理治疗可缓解症状。 5、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下降,使关节更容易受到损伤,引发疼痛。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骨折风险增加、骨痛等症状。补充钙和维生素D,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有助于改善骨密度。 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日常的关节护理,如保暖、避免过度使用关节,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关节疼痛。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