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慢性胃肠炎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但部分可能进展为消化道溃疡或癌前病变。
慢性胃肠炎早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轻微症状,通常与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这类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配合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治疗,症状多能缓解。病程中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营养吸收障碍表现,需补充维生素B12或铁剂纠正贫血。
若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属于癌前病变阶段。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需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长期服用叶酸制剂干预,并定期监测胃蛋白酶原比值。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规范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慢性胃肠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每日摄入50-100克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腌制食品和酒精,急性发作期选择低渣半流质饮食。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出现消瘦、贫血或大便潜血阳性时需及时就诊。可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改善胃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