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可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止血、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脑出血患者常伴随血压升高,需及时降压以减少出血风险。常用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一次、卡托普利片25mg每日两次、拉贝洛尔片100mg每日两次。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40mmHg以下。
2、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疝,需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同时需保持头部抬高30度。
3、止血治疗: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脑出血,需进行止血治疗。可选用维生素K1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新鲜冰冻血浆200ml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300单位静脉输注。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4、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积极预防。可进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早期活动等物理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日一次。
5、手术治疗:对于大量出血、颅内压持续升高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一般在出血后6小时内进行效果最佳。
脑出血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等。运动方面,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站立训练等。护理上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发生。定期复查CT或MRI,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