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判断乙肝感染需结合症状表现、高危行为史和医学检测,典型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确诊需依赖乙肝五项检查和病毒DNA检测。
1、症状观察早期可能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厌油,部分患者会出现巩膜黄染或茶色尿。这些非特异性症状需与疲劳、普通肝炎等区分。
2、接触史评估存在输血史、无防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高危暴露行为时,感染概率显著增加。医务人员和乙肝患者家属属于高危人群。
3、医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核心抗体阳性反映既往感染。需配合肝功能检查和超声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4、病毒载量通过HBV-DNA检测可明确病毒复制活跃度,数值超过2000IU/ml通常需要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出现疑似症状或高危暴露后应及时就医筛查,日常避免饮酒和肝损伤药物,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炭疽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制品、吸入含芽孢尘埃、食用未煮熟污染肉类以及皮肤伤口接触病原体等途径传播。
1、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皮毛、血液或排泄物可能导致皮肤炭疽,常见于屠宰场或毛皮加工从业人员,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并就医。
2、呼吸道传播吸入含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可引发肺炭疽,多见于处理受污染羊毛、骨粉等职业暴露,需隔离并使用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3、消化道传播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感染动物肉类可能导致肠炭疽,表现为严重胃肠症状,确诊后需静脉注射多西环素联合青霉素类药物。
4、伤口感染皮肤破损处接触污染土壤或物品可能引发皮肤炭疽,特征为无痛性焦痂,早期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配合口服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高危人群应接种炭疽疫苗,处理动物制品时佩戴防护装备,发现可疑病例须立即报告疾控部门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