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定期监测时间

|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问题描述:
2型糖尿病定期监测时间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剑
曹剑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建议每1到3个月检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如果发现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适当增加检测的频率。保持对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空腹血糖: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人体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应该在3.9到6.1mmol/L之间,而餐后2小时血糖则应小于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11.1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2、餐后2小时血糖:这个指标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的2小时内的平均血糖值。正常范围为4.4到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11.1mmol/L,也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解这一指标有助于评估餐后血糖波动情况。
3、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通过非酶反应结合的产物,是体内葡萄糖含量的间接指标。正常参考值为4%到6%,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超过6.5%,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它反映了过去2到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长期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4、其他检查:根据个人情况,还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尿酮体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以了解身体的整体代谢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健康状况,并指导日常管理。
对于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调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合理安排饮食,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可以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科学的监测和管理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耐量2小时后10.86是怎么回事

糖耐量2小时后10.86 mmol/L可能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无法有效降低。此时需通过饮食控制减少糖分摄入,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500mg,每日2次、格列美脲1mg,每日1次等。 2、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过多或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利用率下降。建议通过减重、改善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同时可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进行治疗。 3、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建议减少精制糖类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比例,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 4、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可能导致血糖代谢减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时需定期监测血糖,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西格列汀100mg,每日1次进行预防性治疗。 日常饮食中应注重均衡营养,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运动方面可选择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如每周3-5次快走或慢跑,每次30分钟以上,结合2-3次力量训练;护理方面需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与帮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