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怎么用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怎么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苏藤良
苏藤良 北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主要用于暴露后预防,它的使用方式包括准确剂量的计算、局部注射和处理全身免疫,是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的一环。
1、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和使用时机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主要包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或狂犬病单克隆抗体RMAb,用于暴露后补充人体在疫苗启动免疫前的保护能力。这种制剂适用于暴露于狂犬病毒的高风险人群,特别是被犬、猫等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要在第一次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使用,以中和可能已经侵入体内的病毒。注意,制剂的作用是预防病毒扩散,但不能替代疫苗。
2、使用方法与剂量计算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推荐剂量一般为20 IU/kg国际单位/公斤体重,具体由医务人员按照患者的体重精准核算,尽量在暴露后7天内使用。制剂应重点注射在伤口周围,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潜在感染部位。如果制剂剩余,可通过肌肉注射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患者需告知医师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基础疾病,以避免不良反应。
3、配合疫苗的全程接种
被动免疫制剂虽能暂时保护,但必须与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形成长效免疫。全程疫苗接种遵循暴露后预防的“5针法”第0-3-7-14-28天或“2-1-1方案”即首日两针,随后一针七天、一针二十一天模式,根据个人情况由医师指导完成。如果治疗方案出现延误,一定要尽早与专业医师沟通,及时补齐步骤。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早期干预能有效切断病毒入侵,通过被动免疫和疫苗的双重保护实现防控。发现高风险暴露后,及时就医是第一步,同时确保遵医嘱完成规范疗程,保障健康安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为何感染艾滋病

婴儿感染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输血感染、医疗器械污染等方式引起。母婴传播是主要途径,包括妊娠期、分娩过程和母乳喂养;输血感染可能因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医疗器械污染可能因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器械。 1、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中的血液接触或母乳喂养传播给婴儿。妊娠期病毒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母亲血液或分泌物也可能感染,母乳喂养时病毒可通过乳汁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选择剖宫产和避免母乳喂养。 2、输血感染:婴儿可能因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感染。这种情况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更为常见。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筛查血液来源、使用经过检测的血液制品以及推广无偿献血制度。 3、医疗器械污染: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婴儿在接受医疗操作时,若器械被污染,可能通过皮肤破损或黏膜接触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以及加强医疗操作中的无菌技术。 4、母婴传播阻断:孕妇在妊娠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研究表明,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将传播率降至1%以下。婴儿出生后也应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5、母乳喂养替代:艾滋病病毒阳性母亲应避免母乳喂养,选择配方奶粉或其他安全的替代品。母乳喂养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停止母乳喂养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同时,应确保替代喂养方式的卫生和安全,避免因喂养不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婴儿感染艾滋病的预防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孕妇的早期筛查和抗病毒治疗、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的替代以及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饮食上,婴儿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因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力;运动方面,婴儿可通过适当的被动运动促进身体发育;护理上,家长需注意婴儿的卫生环境,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