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手掌被扭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手掌扭伤通常由外力牵拉、关节活动过度、韧带损伤、肌腱拉伤、骨折脱位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立即停止手部活动,避免患处继续受力。可使用硬纸板或夹板临时固定腕关节,保持手掌处于功能位。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轻度扭伤需24-48小时,严重者需2-3周。制动期间可轻微活动未受伤手指防止僵硬。
2、冷敷处理
扭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需避免冻伤皮肤。陈旧性损伤或伴有皮肤破损时禁用冷敷。
3、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自手指向手腕螺旋式缠绕,压力均匀适度。包扎后需观察指尖颜色,若出现青紫、麻木需松解绷带。加压可减少组织液渗出,但夜间睡眠时应解除包扎。
4、抬高患肢
将受伤手掌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可用枕头垫高手臂。重力作用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充血肿胀。建议在静坐或卧床时持续保持抬高位,活动时可用三角巾悬吊保护。
5、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肿胀严重者可配合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若出现关节不稳定或异常活动,可能存在韧带断裂需手术修复。
扭伤后3天内避免热敷、按摩及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并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修复。若出现持续剧痛、皮下淤血扩散或手指活动障碍,需及时排查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恢复期可进行抓握力球训练帮助功能康复,但需在无痛范围内逐步增加强度。日常注意劳动保护,提重物时保持手腕中立位,运动前做好腕关节热身。
筋膜炎疼痛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局部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筋膜炎通常由肌肉劳损、受凉、外伤、感染、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热敷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热敷适合轻度筋膜炎患者,对于急性期伴有明显红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有助于减轻肌肉痉挛。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直接涂抹于疼痛部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服用。
3、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通过高频振动促进组织修复,缓解炎症。冲击波治疗可刺激局部微循环,加速组织再生。红外线照射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疼痛。物理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4、局部注射
对于顽固性疼痛,医生可能会建议局部注射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可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注射治疗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不适,一般1-2天内缓解。不宜频繁进行注射治疗。
5、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筋膜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筋膜松解术可解除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期约2-4周。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防止再次粘连。手术治疗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筋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拉伸运动,增强肌肉柔韧性。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期间可配合中医推拿、针灸等辅助治疗,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