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主要包括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少数情况下可发生于髂静脉或上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尤其是长期卧床、久坐或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人群。股静脉和腘静脉因解剖位置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可能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髂静脉血栓多与盆腔手术、妊娠或肿瘤压迫有关,表现为下肢广泛水肿和皮肤颜色改变。上肢深静脉血栓相对少见,常与中心静脉置管、外伤或胸廓出口综合征相关,表现为手臂肿胀和静脉曲张。
预防深静脉血栓需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长途旅行时可穿着医用弹力袜,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出现单侧肢体不明原因肿胀、疼痛时须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静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必要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恢复期应遵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