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什么静脉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什么静脉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主要包括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少数情况下可发生于髂静脉或上肢深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尤其是长期卧床、久坐或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人群。股静脉和腘静脉因解剖位置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可能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髂静脉血栓多与盆腔手术、妊娠或肿瘤压迫有关,表现为下肢广泛水肿和皮肤颜色改变。上肢深静脉血栓相对少见,常与中心静脉置管、外伤或胸廓出口综合征相关,表现为手臂肿胀和静脉曲张。

预防深静脉血栓需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长途旅行时可穿着医用弹力袜,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出现单侧肢体不明原因肿胀、疼痛时须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静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必要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恢复期应遵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寰枢关节半脱位会有后遗症吗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否遗留后遗症需根据损伤程度及治疗时机判断,多数及时治疗者预后良好,少数延误治疗或损伤严重者可能出现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后遗症。

早期规范治疗的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后遗症。通过颈椎牵引、颈托固定等物理治疗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可恢复关节稳定性。康复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复发,日常需避免突然转头、高处坠落等危险动作。

若未及时干预或存在严重韧带损伤,可能发展为慢性寰枢关节不稳。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颈枕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影响椎动脉供血导致眩晕发作。部分患者因长期代偿性姿势引发颈椎退行性变,需通过颈椎动态位X线片评估稳定性,必要时考虑寰枢椎融合术等手术治疗。

建议出现颈部外伤后及时就诊骨科或脊柱外科,通过CT三维重建明确脱位程度。恢复期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加重关节负荷的行为,睡眠时使用颈椎支撑枕维持生理曲度。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监督其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防止低头姿势诱发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