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剖腹产脂肪液化疼痛是怎么了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剖腹产脂肪液化疼痛是怎么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剖腹产脂肪液化疼痛通常是由于手术切口处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液化,并伴随局部炎症反应所致。可能由脂肪层过厚、缝合技术不当、术后护理不足、糖尿病控制不佳或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切口渗液性状、体温变化等综合判断。

1、脂肪层过厚

肥胖产妇皮下脂肪厚度超过5厘米时,脂肪组织血供较差,术后易出现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切口边缘发黄、触之有波动感,渗液呈淡黄色油状。需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吸收性敷料,可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干燥。若渗液持续增多,需拆除部分缝线引流。

2、缝合技术问题

缝合时留有死腔或线结过紧会导致局部张力异常,脂肪细胞受压破裂释放脂滴。常见术后3-5天出现针刺样疼痛伴发热,切口可见乳糜样液体。需拆除张力缝线后重新对合创面,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加速修复。

3、术后护理不当

过早沾水或剧烈活动会导致缝线摩擦脂肪层。表现为切口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渗出液混有血丝。需保持创面干燥透气,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局部镇痛。

4、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紊乱,术后72小时内易发生脂肪溶解。典型表现为切口持续渗出带有甜味的浑浊液体,周围皮肤呈棕褐色。需加强血糖监测,渗液培养排除感染后可局部喷洒胰岛素溶液促进愈合。

5、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时,脂肪液化会伴随脓性分泌物。常见术后发热超过38.5℃,切口有腐臭味。需取分泌物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呋辛酯片或盐酸莫西沙星片抗感染,严重者需清创处理。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压迫伤口。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营养方面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每日补充200毫克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如出现发热、渗液增多或剧烈疼痛,应立即返院检查。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用含酒精的消毒制剂接触切口。

其它精选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