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艾灸一次一般需要15-30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艾灸部位、个人体质以及艾灸目的调整。
艾灸时间通常与施灸部位面积和耐受度相关。面积较小的穴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面积较大的背部或腹部可延长至20-30分钟。初次艾灸者应从10分钟开始逐步适应,避免灼伤皮肤。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保持在3-5厘米,以局部温热不烫为度。温和灸适用于日常保健,回旋灸多用于肌肉酸痛,雀啄灸适合关节部位。施灸过程中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若发红严重或起水疱应立即停止。艾灸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防止寒气入侵。阴虚体质者应缩短至10-15分钟,高血压患者不宜灸头颈部。传统艾灸与艾灸盒的使用时间一致,电子艾灸仪需按说明书调整。
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适当饮用温水促进代谢。施灸部位出现轻微瘙痒无须处理,避免抓挠。24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或进食生冷食物。建议每周艾灸2-3次,慢性病调理可连续施灸7-10天后休息2-3天。孕妇、皮肤破损处、醉酒及过饥过饱状态禁止艾灸。长期艾灸者应定期更换穴位,防止局部皮肤角质化。艾烟可能刺激呼吸道,操作时保持空气流通。储存艾条需防潮避光,霉变艾条禁止使用。若施灸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可按压内关穴缓解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