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亢晓冬
亢晓冬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骨髓造血功能显著减低导致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髓无法正常生成足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该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免疫异常有关。了解其病因及处理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治疗。
1、遗传及免疫原因
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基因突变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免疫系统攻击骨髓造血干细胞会导致造血功能受损,从而降低血细胞生成。对这类患者,通常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如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以减缓免疫攻击,同时结合促造血治疗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促中性粒细胞生成素来提高血细胞水平。
2、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期接触铅、苯等有毒化学物质或受到放射线暴露也可能导致骨髓损伤。职业暴露是高危因素之一。一旦病因与毒物接触相关,需立即切断暴露源,并通过药物如地榆素进行支持性治疗。避免进一步接触刺激物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3、生理及病理因素
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等或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触发该病,导致骨髓生成不足。这类情况常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治疗,必要时还会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恢复骨髓功能。
4、外伤或药物相关性
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害骨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停用相关药物后,通常需结合输血治疗或造血因子支持疗法来改善患者状况。同时,定期血液检查非常重要,以追踪变化并调整治疗策略。
5、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于严重或难治病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之一,特别是当患者年龄较轻且具有合适供体。移植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并配合术后长期用药管理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轻中度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结合输血进行血细胞水平维持。
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尽早确诊和治疗,通过药物、输血、生活调理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可显著改善症状,甚至治愈。若出现持续贫血、出血不止或免疫力下降的警示症状,应尽快咨询血液科医生以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做到科学就医和避免环境毒物接触,是有效控制病情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压和贫血有关吗

血压和贫血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贫血可能通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心脏负荷、血管张力、代谢功能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间接影响血压。 1、血液携氧能力:贫血时,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携氧能力下降。为了维持组织器官的供氧需求,身体可能通过增加心输出量来代偿,这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尤其是心率加快和收缩压升高。 2、心脏负荷:贫血状态下,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以满足全身氧需求。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可能导致心肌肥厚,进而影响血压调节,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波动不稳定的情况。 3、血管张力:贫血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血管张力异常。例如,贫血可能引起一氧化氮代谢紊乱,导致血管扩张或收缩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血压水平。 4、代谢功能:贫血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状态,例如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这些变化可能间接影响血压调节机制,例如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或交感神经活性。 5、慢性疾病:贫血常与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肝病或恶性肿瘤相关。这些疾病本身可能通过炎症、内分泌紊乱或器官功能障碍等机制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异常。 贫血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和豆类。同时,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和血常规,必要时就医咨询,以明确贫血原因并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