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肛裂可能由便秘、腹泻、分娩创伤、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疼痛、便血等症状。
1、便秘:粪便干硬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缓解,严重时需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药物软化粪便。
2、腹泻:频繁排便刺激肛周黏膜,建议控制肠道炎症并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3、分娩创伤:生产时会阴部过度牵拉造成裂伤,产后需用高锰酸钾坐浴促进愈合,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
4、括约肌痉挛:肛管肌肉异常收缩阻碍血液循环,可能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有关,需采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痉挛并治疗原发病。
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出现持续便血或剧烈疼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肛肠疾病。
内痔疮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等方式治疗。内痔疮通常由长期便秘、久坐久站、静脉曲张、妊娠等因素引起。
1、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梨等食物,每日饮水量应超过15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药物,这些药物能缓解肿胀出血症状,但需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3、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轻度内痔,将硬化剂注射至痔核基部使血管闭塞,常用药物包括5%苯酚植物油溶液,治疗后需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
4、胶圈套扎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扎在痔核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脱落,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
建议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如厕,症状加重或持续出血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