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小儿痢疾大便的典型症状包括黏液脓血便、排便频繁、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病情发展可能伴随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1. 黏液脓血便粪便中混合黏液和血液是细菌性痢疾的特征表现,由志贺菌侵袭肠黏膜导致溃疡出血,建议家长采集样本送检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或蒙脱石散。
2. 排便频繁每日可达10-30次水样便,因肠道炎症刺激蠕动亢进,家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3. 里急后重患儿持续产生便意却排便困难,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可热敷腹部缓解痉挛,严重时需用解痉药山莨菪碱。
4. 腹痛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阵发性脐周绞痛,提示毒素吸收引发全身反应,家长应监测体温并配合医生进行血便培养检查。
患病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便后及时清洁会阴,所有药物均须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小孩放屁多又臭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当、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对症用药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摄入过多高蛋白或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易导致肠道气体增多。建议家长减少这类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
2、菌群紊乱抗生素使用或饮食不规律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家长需遵医嘱给孩子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
3、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未消化乳糖在肠道发酵。可选择低乳糖奶粉,必要时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4、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可能伴随腹泻、发热。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家长应记录孩子饮食与排便情况,避免过度喂养,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儿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