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骨折后期运动肿胀可通过热敷、抬高患肢、适度活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骨折后期运动肿胀通常由血液循环不畅、炎症反应、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软组织损伤等原因引起。
1、热敷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肿胀部位,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进行2-3次。热敷适合在骨折愈合稳定后进行,急性期应避免热敷。
2、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将患肢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可以利用枕头或垫子支撑。保持抬高姿势15-30分钟,每天多次进行。夜间睡眠时也可适当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晨起时的肿胀症状。
3、适度活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活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负重,以轻柔的伸展和收缩动作为主。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4、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和肿胀。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胶囊等也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减轻肿胀和疼痛。这些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康复医师操作,通常一个疗程需要10-15次。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吸收。
骨折后期运动肿胀是常见现象,患者应保持耐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日常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有助于骨骼修复。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习惯会影响骨折愈合。如肿胀持续加重或伴有剧烈疼痛、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康复期间要定期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