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小儿脑膜炎检查方法有几种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脑膜炎检查方法有几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脑膜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等。小儿脑膜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小儿脑膜炎的核心方法,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分析其压力、外观、细胞计数、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呈浑浊状,白细胞和蛋白质明显升高,葡萄糖降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多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加。该检查可帮助鉴别感染类型,但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操作,避免并发症。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检测,可评估全身感染程度。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CRP和PCT明显升高;病毒感染则可能表现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血培养能帮助明确病原体,但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影响,需在用药前采集标本。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可观察脑实质、脑室系统及脑膜情况,排查脑水肿、脑积水、脑脓肿等并发症。CT检查能显示基底池模糊、脑沟回消失等脑膜刺激征象;MRI对早期脑膜炎症和微小病灶更敏感。影像学检查适用于出现意识障碍、局灶神经体征或治疗无效的患者,但无法单独确诊脑膜炎。

4、病原学检查

通过脑脊液涂片染色、培养或PCR技术直接检测病原体。革兰染色可快速鉴别细菌类型;培养虽耗时但能确定具体菌种和药敏;PCR技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灵敏快速。新型多重PCR可同步筛查数十种病原体,显著提升检出率,尤其适用于已使用抗生素的病例。

5、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通过记录脑电波活动评估脑功能状态,适用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的患儿。脑膜炎急性期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严重者可能出现癫痫样放电。该检查不能直接诊断脑膜炎,但能评估脑损伤风险,指导抗癫痫药物使用,并监测治疗效果。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频繁呕吐或颈部僵硬时,应立即就医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多需静脉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美罗培南注射液等;病毒性以对症支持为主。恢复期注意营养补充,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听力评估,预防智力发育迟缓、耳聋等后遗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接种流脑、肺炎链球菌等疫苗可有效预防部分类型脑膜炎。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女性尿道炎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女性尿道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及分泌物增多,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尿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尿路梗阻或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引起。

1、尿频

尿频是尿道炎常见症状,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但每次尿量较少。可能与细菌感染刺激膀胱三角区有关,患者常伴有下腹坠胀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以冲刷尿道。

2、尿急

尿急表现为突发强烈排尿感且难以控制,严重时可出现尿失禁。尿道黏膜受炎症刺激导致膀胱敏感度增高是主要原因。建议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可配合热敷下腹部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调节膀胱功能。

3、尿痛

排尿时出现尿道灼烧感或刺痛,尤其在排尿终末时加重。多因病原体损伤尿道黏膜导致神经暴露所致。治疗期间应保持会阴清洁,穿着棉质内裤,可遵医嘱服用三金片等中成药辅助消炎止痛。

4、尿道口红肿

尿道口充血水肿伴局部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见黏膜糜烂。需排除淋球菌等特异性感染,日常可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急性期避免性生活,必要时使用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

5、分泌物增多

尿道口出现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晨起时尤为明显。细菌性尿道炎常见黄色分泌物,衣原体感染多为稀薄浆液性。需进行分泌物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选择阿奇霉素分散片或盐酸多西环素片等针对性药物。

预防尿道炎需注意每日清洗外阴并从前向后擦拭,性生活后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建议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勤换卫生巾。饮食上多饮水,适量摄入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腰疼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肾盂肾炎。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停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