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三岁儿童门牙外伤后出血松动可能由牙龈挫伤、牙周膜损伤、牙根折断或乳牙脱位等原因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局部止血、牙齿固定或拔除等处理。
1、牙龈挫伤:牙齿受撞击后周围软组织出血肿胀,家长需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冷敷面部减轻肿胀,避免触碰松动牙齿。
2、牙周膜损伤:牙齿受外力震荡导致支持组织撕裂,表现为牙齿明显松动但无移位,需拍摄牙片排除骨折,通常采用树脂夹板固定2-3周。
3、牙根折断:强烈撞击可能导致乳牙根折裂,伴随牙龈持续渗血和咬合痛,X线检查可确诊,严重者需拔除残根防止感染。
4、乳牙脱位:牙齿部分或完全脱离牙槽窝需急诊处理,完全脱位乳牙不建议再植,部分脱位可尝试复位固定,同时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
建议家长避免让患儿进食过硬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牙片监测恒牙胚发育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牙龈脓包需及时就诊。
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发热通常持续1-3天,实际发热时长与个体免疫反应强度、护理措施、基础健康状况、疫苗批次差异等因素相关。
1、免疫反应强度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引起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5℃,建议家长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
2、护理措施保持室内通风,少量多次喂水或母乳,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
3、基础健康状态早产儿或免疫缺陷患儿发热概率较高,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皮疹、淋巴结肿大,必要时检测血常规排除合并感染。
4、疫苗特性差异不同批次疫苗毒株滴度可能存在波动,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惊厥,需就医排除疫苗相关脑炎等罕见并发症。
发热期间建议暂停添加新辅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拒食、精神萎靡或热性惊厥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