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颅内肿瘤

得脑瘤后出鼻血怎么办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得脑瘤后出鼻血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得脑瘤后出鼻血可通过保持镇静、局部压迫止血、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脑瘤患者出现鼻出血可能与肿瘤压迫血管、凝血功能障碍、鼻腔黏膜干燥、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等因素有关。

1、保持镇静

脑瘤患者出现鼻出血时需保持镇静,避免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出血。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防止血液倒流呛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压迫止血,持续5-10分钟。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防止再次出血。

2、局部压迫止血

可用无菌棉球或干净纱布填塞出血侧鼻腔,配合冰袋冷敷鼻梁及前额部位,促进血管收缩止血。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需及时就医处理。脑瘤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异常,自行止血效果有限时需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3、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宜清淡温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补充含铁丰富的猪肝、菠菜等食材,预防贫血。保持室内湿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黏膜。

4、药物治疗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鼻出血,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鼻腔局部可应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保持黏膜湿润。若合并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5、手术治疗

当鼻出血由肿瘤直接压迫血管引起时,可能需行肿瘤切除手术或血管栓塞术。对于反复严重鼻出血患者,可考虑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等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

脑瘤患者出现鼻出血时应记录出血频率和量,避免剧烈运动及高温环境。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导致血压升高。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监测血小板计数。若伴随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肿瘤进展。日常注意保护鼻部避免外伤,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颅内肿瘤的MR表现

颅内肿瘤的MR表现可通过T1加权像、T2加权像、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等方式进行诊断。颅内肿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感染、辐射暴露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T1加权像:T1加权像上,肿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部分肿瘤如脂肪瘤或出血性病变可呈现高信号。T1加权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形态和位置,但对肿瘤性质的鉴别作用有限。 2、T2加权像:T2加权像上,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水肿区域也呈现高信号。T2加权像对肿瘤边界和周围水肿的显示较为清晰,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水肿程度。 3、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通过注射对比剂,可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恶性肿瘤通常呈现明显强化,而良性肿瘤强化较弱。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和评估肿瘤的血供特点。 4、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扩散运动,可评估肿瘤的细胞密度。恶性肿瘤细胞密度高,扩散受限,呈现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5、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通过检测肿瘤代谢产物,可评估肿瘤的代谢状态。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胆碱峰升高,NAA峰降低。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肿瘤的代谢评估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颅内肿瘤的MR诊断需结合多种成像技术,综合评估肿瘤的形态、位置、血供、细胞密度和代谢状态。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水果和蔬菜。运动方面,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应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