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眼角破了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眼角破了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眼角破了可能与外伤、眼部感染、过敏反应、干眼症、结膜结石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眼角皮肤或黏膜破损常见于机械性摩擦、病原体侵袭或慢性炎症刺激,需根据具体表现判断病因。

1、外伤

外力撞击、指甲划伤或异物进入眼睛可能导致眼角黏膜或皮肤破损。轻微外伤表现为局部红肿、轻微渗血,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若伴随视力模糊或持续出血,需排除角膜损伤可能。

2、眼部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或睑缘炎可能引起眼角溃破,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典型症状包括黄色分泌物、结膜充血,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感染药物。反复发作需排查慢性鼻窦炎等邻近器官病灶。

3、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化妆品等过敏原会导致眼角皮肤湿疹样改变,伴有剧烈瘙痒。急性期可见表皮剥脱,需立即停用致敏物质,冷敷缓解肿胀,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

4、干眼症

泪液分泌不足时,眼角因长期干燥出现皲裂性破损。患者常主诉异物感,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建议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补充泪液,严重者需进行泪小点栓塞术。

5、结膜结石

结膜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黄白色颗粒摩擦眼角,造成反复破损。较小结石可通过人工泪液冲刷排出,突出结膜面的结石需在表面麻醉下用注射针头剔除,术后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预防感染。

日常应避免揉眼动作,佩戴护目镜防止异物入眼。过敏性体质者需定期更换枕套,减少尘螨接触。长期使用电子设备时,每20分钟远眺20秒并眨眼10次保持眼部湿润。出现持续疼痛、脓性分泌物或视力下降时,须在24小时内就诊眼科排查角膜炎等急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白内障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白内障的易患人群主要有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紫外线暴露者、眼外伤或炎症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者等。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力模糊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视物模糊,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眩光、复视甚至失明。

1、老年人

年龄增长是白内障最主要的风险因素,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年龄递增。晶状体蛋白质随年龄氧化变性,导致透光性下降。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延缓进展,严重时需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

2、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白内障,高血糖会导致晶状体内山梨醇蓄积,引发渗透性损伤。这类患者白内障进展更快,可能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检查眼底。

3、长期紫外线暴露者

户外工作者或高原地区居民因长期接触紫外线,紫外线会加速晶状体蛋白交联变性。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可降低风险,已出现视力下降者需评估手术时机。

4、眼外伤或炎症患者

眼球钝挫伤、穿孔伤或反复虹膜睫状体炎可能导致外伤性白内障。创伤会破坏晶状体囊膜完整性,炎症因子会干扰晶状体代谢。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混浊程度决定是否手术。

5、长期使用激素者

长期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后囊下型白内障,与激素干扰晶状体上皮细胞代谢有关。这类患者需定期眼科随访,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提前干预。

预防白内障需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户外活动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深色蔬菜水果;出现视物模糊、眩光等症状及时就诊。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视力检查和裂隙灯检查,早期发现可更好保留视觉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