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小细胞肺癌晚期通常表现为广泛转移、严重呼吸系统症状及全身消耗性改变。主要有肿瘤压迫症状、内分泌异常、神经系统症状、恶病质状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建议患者尽早就医,通过综合治疗缓解症状。
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压迫可导致持续性咳嗽、咯血、胸痛,压迫上腔静脉会出现颈面部水肿,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这些症状与肿瘤侵犯纵隔淋巴结或邻近器官有关,可通过胸部CT增强扫描明确范围。临床常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等药物控制肿瘤进展,配合吸氧缓解呼吸困难。
肿瘤分泌异位激素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表现为低钠血症、意识模糊;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引起库欣综合征。这类副肿瘤综合征需通过血电解质检测、激素水平测定诊断。治疗需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抑制激素分泌,同时控制原发肿瘤。
脑转移常见于晚期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或肢体偏瘫。脊髓压迫可导致截瘫、大小便失禁。头颅MRI能明确转移灶位置,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水肿,配合全脑放疗控制病情进展。
肿瘤消耗导致进行性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极度乏力,与肿瘤坏死因子过度分泌有关。血清白蛋白常低于30g/L,需通过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改善代谢。同时需处理癌性疼痛,常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控制症状。
终末期常合并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等多系统衰竭。表现为黄疸、少尿、皮下瘀斑、端坐呼吸等,与肿瘤广泛转移和代谢紊乱相关。需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注射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器官微循环。
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需保持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进食高蛋白流质饮食,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家属应学习拍背排痰手法,记录每日出入量,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疼痛控制应遵循阶梯用药原则,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时处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血压在一天内通常呈现三个高峰时段,分别为早晨6-10点、下午4-6点及夜间入睡前1-2小时,主要与昼夜节律、活动强度、激素分泌等因素相关。
1、昼夜节律:人体生物钟调控下,清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形成晨峰血压。
2、活动强度:日间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时,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上升,常见于下午工作高峰期。
3、激素分泌:皮质醇等激素在晨间分泌达峰值,通过水钠潴留作用升高血压,夜间褪黑素分泌则有助于血压回落。
4、体位变化:早晨起床时体位改变可引发血压骤升,夜间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加可能导致睡前血压波动。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固定时间监测血压,避免高峰时段剧烈运动,遵医嘱调整用药时间以平稳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