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70岁老人肺气肿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方式主要有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吸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肺气肿通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长期低流量氧疗适用于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偏低的患者,可改善组织缺氧,延缓肺动脉高压进展。家庭氧疗每日需持续15小时以上,使用制氧机时需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调整氧流量。
常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药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急性发作时可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症状。使用吸入装置需指导老人正确操作,用药后可能出现心悸、震颤等不良反应。
甲泼尼龙片、泼尼松龙片等口服制剂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可快速减轻气道炎症。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对全身影响较小,适合维持治疗,使用后需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能增强膈肌力量,改善通气效率。可配合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训练时需监测血氧和心率,出现胸闷立即停止。营养支持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维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
肺减容术适用于上叶显著肺气肿且日常活动严重受限者,可切除无功能肺组织改善通气。肺移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需严格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预防感染,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所有治疗方案需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个体化制定。
肺气肿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后膈肌上抬影响呼吸。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湿度维持在50%左右。定期复查肺功能,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出现痰量增多、发热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医。
热感冒和冷感冒分别对应中医的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但具体症状存在差异。风热感冒常见发热重、咽喉肿痛、痰黄稠,风寒感冒则以恶寒重、流清涕、痰稀白为特征。
风热感冒多因外感风热邪气引起,典型症状包括体温升高明显,可能伴有头痛、出汗不畅。患者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可能充血,咳嗽时加重。鼻腔分泌物黏稠发黄,痰液颜色偏黄且质地黏稠。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睛充血、口干舌燥、舌尖发红等热象表现。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食欲下降。
风寒感冒由风寒邪气侵袭所致,突出表现为明显怕冷,轻微发热或无发热。鼻塞严重,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频繁。咳嗽声重,痰液稀薄呈白色泡沫状。多数患者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头部紧束感明显。儿童可能出现蜷缩畏寒、拒绝接触冷物等行为改变。
两类感冒均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打喷嚏,以及全身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如食欲减退、腹胀等。病程初期都可能出现畏寒或寒战,但风热感冒会较快转为发热,风寒感冒则持续畏寒。
风寒感冒症状通常在受凉后1-2天内快速出现,若未继发感染,3-5天可自行缓解。风热感冒起病相对缓慢,症状可能持续5-7天,且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两类感冒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表现,需警惕并发症发生。
老年患者风寒感冒时可能出现低体温而非发热,风热感冒易诱发基础病加重。孕妇风寒感冒可能伴有腰腹冷痛,风热感冒或引发胎动不安。过敏体质者两类感冒均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发作。
感冒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风寒感冒可适量饮用姜茶驱寒,风热感冒适合菊花茶等清热饮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高热不退、胸痛、意识模糊等表现,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