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酒精肝主要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营养不良、合并病毒性肝炎等。
1、饮酒因素每日饮酒超过40克乙醇(约2两白酒)持续5年以上,肝细胞会因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出现脂肪变性。需严格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
2、遗传因素携带ALDH2基因缺陷者乙醛代谢能力差,少量饮酒即可导致肝损伤。建议此类人群完全禁酒,定期监测肝功能。
3、营养缺乏长期饮酒者常伴随蛋白质、胆碱摄入不足,影响肝脏脂肪代谢。治疗需纠正营养不良,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摄入。
4、合并肝炎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会与酒精产生协同肝损伤作用。此类患者需抗病毒治疗,禁用肝毒性药物,监测肝纤维化程度。
建议饮酒者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
肝炎后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护肝、并发症管理和肝移植。
1、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尚可维持正常生理需求,无明显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为主,配合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
2、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需进行利尿治疗、降低门脉压力等对症处理,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3、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需长期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控制病毒复制。
4、并发症管理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采用套扎术,自发性腹膜炎需抗生素治疗,肝性脑病需乳果糖等药物调节。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