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识别心搏骤停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意识丧失、呼吸异常或无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等表现。心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心搏骤停患者会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表现为对周围环境无反应,无法被唤醒或进行正常交流。可通过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来判断,若患者无任何反应,可能存在心搏骤停。此时应立即检查其他生命体征,并准备进行急救。
心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观察患者胸腹部是否有起伏运动,若10秒内未观察到正常呼吸动作,或呼吸频率极慢且不规则,需高度怀疑心搏骤停。异常呼吸常表现为点头样呼吸或长间隔的喘息。
检查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是判断心搏骤停的重要方法。将食指和中指置于患者喉结旁开两横指处,用力适中按压5-10秒。若无明显搏动感,同时伴有意识丧失和呼吸异常,可基本确认心搏骤停。非专业人员可省略此步骤,直接开始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患者常在短时间内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绀。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停止,面部血液循环中断,导致皮肤颜色迅速改变。嘴唇、指甲床等部位可能出现明显青紫色,这是严重缺氧的表现。
心搏骤停后,患者瞳孔可能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用光源照射眼睛时,瞳孔不会出现正常的收缩反应。这一体征多在心搏骤停发生后数分钟内出现,但需注意某些药物或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
发现疑似心搏骤停患者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施救者应确保环境安全,将患者置于坚硬平面上,按照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施救,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定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这些措施可显著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