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骨折后晚上比白天疼怎么办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骨折后晚上比白天疼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程雷
程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骨折后晚上比白天疼可通过调整体位、冷热敷交替、药物镇痛、心理疏导、中医理疗等方式缓解。骨折疼痛昼夜差异可能与炎症反应、体位压迫、注意力分散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体位

夜间疼痛加重常与卧位时骨折端受力改变有关。建议用枕头垫高患肢,保持肢体中立位,避免压迫创面。下肢骨折可尝试侧卧时在两膝间夹软枕,上肢骨折可用吊带悬吊减轻重力牵拉。每1-2小时轻微调整姿势,防止局部持续受压。

2、冷热敷交替

急性期48小时内选择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慢性期改用温热毛巾外敷,温度不超过40℃,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感觉异常者须谨慎。

3、药物镇痛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氨酚羟考酮片等阿片类药物阻断痛觉传导。中成药如伤科接骨片可活血化瘀。禁止自行调整剂量,胃肠疾病患者需告知医生选择肠溶剂型。

4、心理疏导

夜间环境安静会放大疼痛感知,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转移注意力。焦虑情绪会降低疼痛阈值,建议聆听白噪音或轻音乐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家属应避免反复询问疼痛程度,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支持。

5、中医理疗

在骨折稳定期采用针灸刺激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配合艾灸温通经络。中药熏洗选用红花、伸筋草等组方,水温控制在38℃左右。推拿需避开骨折部位,由专业医师操作松解周围肌肉痉挛。

骨折后夜间疼痛管理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移位可能。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但避免盲目服用钙剂。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如出现持续加重、肢体麻木或皮肤发绀,应立即复诊评估内固定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坐骨神经痛通过针灸治疗效果怎么样

坐骨神经痛可通过针灸、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等方式缓解。坐骨神经痛通常由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脊柱狭窄、肿瘤压迫、外伤等原因引起。 1、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压迫和炎症。常用穴位包括环跳、委中、承山等。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周2-3次。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300mg/次,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次,每日2次可缓解疼痛。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500μg/次,每日3次有助于修复神经损伤。 3、物理治疗:热敷、电疗、超声波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15-20分钟。电疗采用低频电流,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采用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或椎间融合术。手术需在专业骨科医师评估后进行,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 5、生活护理: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适度进行腰部锻炼,如猫式伸展、桥式运动,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坐骨神经痛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豆类。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