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脂溢性皮炎抽血检查什么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脂溢性皮炎抽血检查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脂溢性皮炎患者抽血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过敏原筛查、真菌培养、免疫球蛋白E检测等项目。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过血液检查可辅助明确病因或排除其他疾病。

1、血常规

血常规可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需结合皮肤表现综合评估。若合并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

2、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炎症标志物,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脂溢性皮炎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该指标轻度升高,提示需加强抗炎治疗。临床常用复方酮康唑洗剂、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3、过敏原筛查

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识别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或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原。部分脂溢性皮炎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明确过敏原有助于避免接触诱发因素。阳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或调整饮食。

4、真菌培养

取皮屑进行真菌培养可鉴别马拉色菌感染,该菌过度增殖与脂溢性皮炎发病密切相关。确诊后需使用二硫化硒洗剂、联苯苄唑溶液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5、免疫球蛋白E检测

总IgE水平升高提示特应性体质或过敏状态,常见于合并特应性皮炎的脂溢性皮炎患者。此类患者需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无刺激护肤品,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

脂溢性皮炎患者日常应选用温和无皂基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饮食需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诱发或加重皮损。若头皮受累,可每周使用含酮康唑的药用洗发水2-3次。皮损持续加重或合并明显渗出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痒起小水泡怎么回事

手痒起小水泡可能由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皮肤护理、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 1、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治疗可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两次,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每日一次。 2、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能与多汗、精神压力、过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手掌、脚底出现小水疱,伴有瘙痒。治疗可使用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三次,或口服维生素B6片,每日一次。 3、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化学物质、金属、植物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瘙痒。治疗可使用外用氧化锌软膏,每日两次,或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片,每日一次。 4、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能与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脱屑。治疗可使用外用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乳膏,每日两次,或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一次。 5、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与食物、药物、花粉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瘙痒。治疗可使用外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乳膏,每日两次,或口服抗组胺药如非索非那定片,每日一次。 手痒起小水泡时,应避免抓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透气衣物,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皮肤健康。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