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皮肤夜间瘙痒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疥螨感染、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过敏治疗、杀虫处理、原发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1、皮肤干燥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导致皮脂膜受损,表现为脱屑伴瘙痒。建议使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洗澡水温过高。
2、过敏反应接触床单尘螨或进食海鲜等致敏物引发组胺释放,常见红斑伴抓痕。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炉甘石洗剂,严重时需注射地塞米松。
3、疥螨感染疥虫夜间在皮肤角质层活动产生隧道样皮损,指缝腕部多见。需全身涂抹硫软膏,衣物沸水消毒,家庭成员同步治疗。
4、胆汁淤积肝胆疾病导致胆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多伴黄疸和陶土便。需完善肝功能检查,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代谢。
夜间瘙痒期间避免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持续不缓解需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
烫伤处理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包扎、外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进行。烫伤通常由高温液体、蒸汽、火焰、化学物质等原因引起。
1、冷水冲洗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组织损伤。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伤口。
2、消毒包扎冲洗后用碘伏消毒创面,覆盖无菌纱布或医用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外用药物浅表烫伤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促进愈合。
4、就医治疗深度烫伤或面积超过手掌大小需立即就医,可能需清创、植皮等专业处理,避免自行挑破水泡。
烫伤后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保持创面清洁,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