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痔疮和肛脱是两种不同的肛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痔疮是肛门静脉丛曲张形成的血管团,肛脱则是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
痔疮由肛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久坐、便秘等因素使静脉丛压力增高形成柔软静脉团。肛脱因盆底肌松弛或直肠固定结构薄弱,导致直肠壁向下移位脱出,严重时可见全层肠壁外翻。
痔疮常见便血、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内痔多为无痛性鲜血便,外痔可触及皮下硬结。肛脱典型表现为排便后直肠黏膜环状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法复位,伴有肛门坠胀及排便不尽感。
痔疮检查可见齿状线上下紫红色柔软包块,血栓性外痔呈暗紫色结节。肛脱患者可见同心圆状黏膜皱襞脱出,直肠指检可触及松弛的直肠壁,严重者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
痔疮可能发生血栓、嵌顿或贫血。肛脱易导致黏膜糜烂、溃疡,长期脱垂可引发肠管坏死,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失禁。
痔疮以保守治疗为主,可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等药物,严重者行痔切除术。肛脱需进行盆底肌训练,重度患者需行直肠悬吊固定术,常用术式包括直肠黏膜环切术等。
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避免久坐久蹲。肛脱患者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痔疮发作期可用温水坐浴缓解症状。两类疾病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