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中耳炎耳朵总是流黄水怎么办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耳炎耳朵总是流黄水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中耳炎耳朵流黄水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用药、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分泌物,禁止用力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潮湿环境可能加重细菌滋生,建议每日用医用棉球吸附渗出液,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若伴有耳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用药前需清洁外耳道。滴耳时头侧倾使药液充分接触患处,保持体位5分钟。局部用药可能引起轻微刺痛感,若出现皮疹或瘙痒需停药。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鼓膜穿孔时禁用酚类滴耳剂。

3、口服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抗生素。用药需完成全程,避免耐药性产生。抗生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可与食物同服减轻反应。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者需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4、鼓膜穿刺引流

鼓室内积液持续2周未消退时,医生操作下进行鼓膜穿刺抽液。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防止气压伤。穿刺后24小时内耳道可能少量渗血,需继续抗感染治疗。该方法可迅速缓解耳闷胀感,但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

5、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者,需手术修复鼓膜及听骨链。术前需控制急性感染,术后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手术可改善听力并减少复发,但需定期复查防止粘连。人工听骨植入者需避免强磁场环境。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或呛水,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塞症状。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及过敏食物。睡眠时患耳朝上减少压迫,使用消毒枕巾定期更换。儿童患者家长需观察听力变化,避免二手烟暴露。若出现眩晕、面瘫等并发症需急诊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毒症病人能干什么样工作

尿毒症患者一般可以从事轻体力或脑力工作,但需避免高强度劳动、接触有毒物质及长时间站立。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需结合肾功能状态、并发症控制情况选择适宜职业。

尿毒症患者若病情稳定且无严重并发症,可考虑文书处理、客服咨询、数据录入等久坐型工作。这类工作体力消耗小,环境相对稳定,有助于减少身体负担。患者需注意定时休息,避免久坐导致下肢水肿,同时保证透析治疗时间。部分患者接受腹膜透析后,可利用自动化设备在夜间完成治疗,白天正常工作。

对于存在严重贫血、骨病或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暂缓工作安排。尿毒症可能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质疏松,搬运重物易骨折;贫血会降低携氧能力,体力活动可能诱发心悸。此外,需避免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可能加重肾损伤的职业环境,如化工、印刷、电镀等行业。

尿毒症患者选择工作前需经肾内科医生评估,确认血压、血红蛋白、血磷等指标达标。工作中应保持规律透析,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高钾高磷饮食。建议与雇主沟通调整工作强度,必要时申请职业病防护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