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易感染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高危行为、加强健康管理和及时检测治疗。
1、高危行为:艾滋病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输血或血液制品等高危行为传播。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HIV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2、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能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染给婴儿。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在于孕期及时进行HIV筛查,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
3、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共用针具等途径传播。使用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的血液制品、避免非法采血和器官交易、不共用针具是预防血液传播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感染。
4、免疫系统损害: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反复感染等症状。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5、并发症风险:随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结核、卡波西肉瘤、隐球菌性脑膜炎等。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坚持抗病毒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艾滋病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