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拔出尿管后排不出尿可能由尿道痉挛、膀胱收缩无力、尿道损伤、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
1、尿道痉挛尿管刺激可能导致尿道肌肉痉挛,引发排尿困难。可通过热敷会阴部缓解痉挛,必要时医生可能使用解痉药物如盐酸坦索罗辛、黄酮哌酯或山莨菪碱。
2、膀胱收缩无力长期留置尿管可能导致膀胱肌肉暂时性收缩功能减退。建议进行膀胱训练,如定时排尿、按摩下腹部,医生可能开具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等药物促进膀胱收缩。
3、尿道损伤拔管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或水肿。需避免强行排尿,医生可能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严重时需重新留置尿管。
4、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期间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导致排尿障碍。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建议保持每日饮水量,避免憋尿,若6-8小时仍无法排尿或出现发热需立即就医。
膀胱炎尿血可通过多饮水、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药物刺激、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每日摄入超过2000毫升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或免疫力下降有关,通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
3、止痛药物:尿路梗阻可能与结石或前列腺增生有关,可能伴随下腹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缓解不适。
4、就医检查:免疫低下可能与糖尿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关,需进行尿常规和细菌培养等检查,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或手术治疗。
治疗期间应保持会阴清洁,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憋尿和性生活,观察症状变化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