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如何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如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廖张元
廖张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就诊时机、梗死面积、基础疾病控制及康复干预,常见治疗方式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及康复训练。

1、溶栓治疗

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预后,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后使用。

2、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期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复发,需监测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3、神经保护

依达拉奉、丁苯酞等药物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需结合血管评估使用。

4、康复训练

发病后48小时启动床边康复,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吞咽训练及语言康复,持续6个月以上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脑梗死患者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低盐低脂饮食结合适度运动,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及凝血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出血后遗症有哪些危害呢

脑出血后遗症可能引发运动功能障碍、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及情绪异常等问题,严重时可导致长期卧床并发症。

1、运动障碍

偏瘫或肌张力异常最常见,与运动中枢受损有关,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

2、认知损害

额叶出血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或执行功能障碍,可通过认知训练延缓病情进展。

3、言语困难

布罗卡区受损会出现表达性失语,需配合语言治疗师进行针对性康复。

4、情绪异常

边缘系统受累可能引发抑郁或焦虑,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建议定期复查并坚持康复计划,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保持均衡营养摄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