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麻醉药的作用机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递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产生麻醉效果,主要作用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受体等靶点。

麻醉药的作用机理可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类。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细胞膜去极化,阻止痛觉信号向中枢传递。全身麻醉药如丙泊酚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提高氯离子内流,抑制神经元兴奋性。吸入性麻醉药如七氟烷可能通过干扰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影响突触传递效率。部分静脉麻醉药还能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减少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性传递。这些药物在不同层面改变神经系统的电生理特性,产生意识消失、痛觉阻断和肌肉松弛等效果。

使用麻醉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术前应完善评估并禁食禁饮。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应避免自行调整麻醉方案,恢复期保持充足休息,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定期随访观察麻醉后恢复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症状

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症状可能由肝功能衰竭、氨中毒、电解质紊乱、感染、药物诱发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睡眠紊乱、肝臭等症状。 1、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意识障碍与血氨水平升高直接相关,血氨会干扰脑细胞代谢,影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高蛋白饮食,限制氨的来源。 2、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情绪波动、易激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或幻觉。行为异常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尤其是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酸的平衡被打破。需注意心理疏导,避免刺激患者情绪。 3、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震颤、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与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会影响神经传导。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异常。 4、睡眠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昼夜颠倒、失眠、过度嗜睡等症状。睡眠紊乱与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肝功能衰竭会影响褪黑素的代谢。需调整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5、肝臭:患者呼出的气体可能带有特殊的甜味或霉味,这是肝脏代谢异常导致的硫化物积累所致。肝臭是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标志,需立即就医进行综合治疗。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需注意饮食调节,选择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面条、蔬菜等,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增加氨的生成。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护理方面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行为变化,及时记录异常情况,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伤害。定期复查肝功能、血氨、电解质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