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质、炎性细胞等成分形成的斑块,尚未发生钙化。这类斑块通常质地较软,稳定性较差,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主要由脂质核心和纤维帽构成,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细胞碎片,外覆的纤维帽厚度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斑块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浸润、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斑块进展。当纤维帽变薄或破裂时,斑块内容物暴露于血流中,可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急性闭塞。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影,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为无钙化成分的充盈缺损,血管内超声可见低回声区域。与钙化斑块相比,非钙化斑块更易发生形态学改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部分非钙化斑块可能通过降脂治疗、抗炎干预等实现斑块逆转或稳定。
发现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后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避免吸烟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冠状动脉影像学评估斑块变化,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