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每日饭量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2型糖尿病每日饭量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巩丽
巩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治医师
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根据自身的标准体重合理控制饭量,以达到平衡血糖和管理体重的目的。标准体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身高(cm)-105。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需要与消耗的总热量保持一致,同时确保主食、蔬菜、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合理。
1. 主食摄入量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每日主食摄入量建议控制在200-250克之间。肥胖患者可适当减少主食量,而身体消瘦的患者则需要略微增加。选择粗粮如全麦、糙米等代替精米精面,可以帮助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增加饱腹感。
2. 蔬菜摄入量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对血糖的稳定非常有帮助。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的蔬菜,尤其是选择绿叶蔬菜、黄瓜、番茄等低淀粉类蔬菜。同时,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3. 蛋白质摄入量
蛋白质的摄入需要根据个人体重来调整,通常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8-1.0克蛋白质。如果患有糖尿病肾病,蛋白质摄入需要更加严格控制,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鸡蛋、低脂奶制品以及豆类。
4. 脂肪摄入量
脂肪的摄入同样需要合理分配,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脂肪摄入量建议为每公斤体重0.8-1.0克。适量脂肪能够提供必要的能量,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并影响血糖控制。健康脂肪来源包括橄榄油、深海鱼类以及坚果类食物,但需注意适量。
5. 其他食物选择
患者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适量增加瘦肉、海鲜和蛋类等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这些食物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血糖监测和药物管理
合理饮食之外,积极监测血糖是关键。通过日常血糖监测,可以及时调整饮食计划。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不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将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科学规划每日饭量并坚持执行,能够更好地稳定血糖、保护身体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肠炎症状及治疗方法吃什么药

小儿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治疗。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变化、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能够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及毒素,保护肠黏膜。该药物对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腹泻有较好效果,使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避免影响药效。家长需观察患儿排便情况,若出现便秘应减量。

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用于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缓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消化不良症状。该药含活菌成分,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不可与抗菌药物同服。家长需注意患儿腹部保暖,配合清淡饮食辅助恢复。

3、口服补液盐散

口服补液盐散可预防和治疗腹泻导致的脱水,补充电解质平衡。适用于呕吐、腹泻导致轻度脱水患儿,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喂服。家长需监测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眼窝凹陷等重度脱水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4、消旋卡多曲颗粒

消旋卡多曲颗粒通过抑制肠道分泌缓解水样腹泻,适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该药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2岁以下幼儿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家长需记录患儿腹泻次数及性状变化,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应复诊。

5、头孢克肟颗粒

头孢克肟颗粒用于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疗程避免耐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皮疹或胃肠道反应,家长需观察过敏迹象。细菌性肠炎患儿需隔离处理粪便,餐具煮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小儿肠炎护理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呕吐后禁食1-2小时再尝试喂水。恢复期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加重腹泻。密切监测体温及脱水征象,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急诊处理。所有药物均须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