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药物吃久了会不会甲减?

|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药物吃久了会不会甲减?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并非所有药物都会引起甲减。药物性甲减通常与药物种类、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常见于使用含碘药物、锂盐或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药物后。若出现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甲减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测甲状腺功能。

部分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在治疗甲亢时可能因过度抑制激素合成导致药物性甲减,需通过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剂量。含碘造影剂或胺碘酮片等心血管药物可能干扰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和利用,长期使用可能诱发甲减,尤其对于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者风险更高。锂盐作为情绪稳定剂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用药期间需每半年检查甲状腺功能。某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表现为一过性甲亢后转为甲减。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生物制剂也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影响甲状腺功能,出现甲减后通常需要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日常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肤干燥、便秘、声音嘶哑等甲减征兆,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五项,饮食中适量增加海带、鸡蛋等富含硒和碘的食物,但服用胺碘酮期间需限制高碘食物摄入。出现明显嗜睡、面部浮肿时应立即就诊,确诊甲减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并定期随访激素水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囊肿多大需要手术

胰腺囊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出现压迫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胰腺囊肿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囊肿大小、生长速度、是否伴随症状以及影像学特征等因素。

胰腺囊肿直径在1-3厘米且无任何症状时,多数可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变化,无须立即手术干预。这类囊肿生长缓慢,恶变概率较低,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或CT检查,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异常表现。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和饮酒,减少对胰腺的刺激,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控制囊肿发展。

当囊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短期内快速增大时,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导致黄疸、持续性腹痛或进食后腹胀,此时需考虑手术切除。部分囊肿与主胰管相通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影像学显示囊壁增厚或不规则、内部存在实性成分时也提示潜在恶变倾向。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具体需根据囊肿位置和性质决定。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胰腺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血糖波动或消化吸收障碍。

胰腺囊肿后应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囊肿变化。日常饮食以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和酒精摄入。若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或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排除囊肿恶变或并发症可能。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营养支持和胰腺酶替代治疗,维持正常消化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