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早搏

早搏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早搏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楠
张楠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关于早搏,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不一定是病理性的,有些是生理性的,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危害,是由于心情波动、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好好休息就能恢复,不用特意治疗。如果是病理性的早搏,常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病人,应时去医院检查,积极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出现的频发室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律紊乱,导致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病症,会有猝死风险。根据您母亲的年龄考虑,有可能是生理性室性早搏,最好再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一些疾病,如心肌炎等,只要没有器质性病变,就不用过于担心会有危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

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由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制动、遗传性凝血异常等因素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

1、静脉血流缓慢

久坐久卧、长途旅行、手术后卧床等因素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在静脉内,增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聚集的概率。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进行踝泵运动,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间断活动下肢,必要时可穿戴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

2、血管内皮损伤

外伤、静脉穿刺、化学药物刺激等可直接破坏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凝血系统。骨折患者、化疗人群及反复静脉输液者需密切观察下肢症状,血管外科手术后应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

妊娠、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会使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抗凝物质减少。肿瘤患者可能伴随D-二聚体升高,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产科医生会为高危孕妇开具利伐沙班片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4、长期制动

瘫痪、重症监护或石膏固定等强制体位限制肌肉收缩,减弱静脉泵血功能。脊髓损伤患者需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骨科大手术后推荐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必要时联合使用阿哌沙班片预防血栓。

5、遗传性凝血异常

蛋白C缺乏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天然抗凝机制缺陷。有家族史者应进行血栓筛查,确诊后可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但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

日常应避免连续静坐超过2小时,乘飞机或长途车时穿着梯度压力袜,术后患者遵医嘱早期下床活动。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皮温升高时须立即就医,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饮食上增加饮水保持血液稀释状态,限制高脂饮食减少血液黏稠度,肥胖人群需控制体重减轻静脉负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