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谷草转氨酶是存在于肝脏、心肌等组织中的一种酶,全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反映肝细胞或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心肌梗死、药物性肝损伤、胆道梗阻等因素有关。
1. 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细胞内的谷草转氨酶释放入血,引起血液中该酶水平升高。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干扰素等。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
2. 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缺血坏死会导致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病情采取溶栓治疗或支架植入术。心肌炎患者也可能出现该酶轻度升高,需注意休息并营养心肌治疗。
3. 药物因素
部分抗生素、抗结核药、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谷草转氨酶升高。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时需避免超量服用。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停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
4. 胆道疾病
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胆道梗阻性疾病会导致胆汁淤积,肝细胞受损后谷草转氨酶释放入血。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需通过超声、MRCP等检查明确诊断,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5. 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肌肉损伤等情况可能导致谷草转氨酶短暂性升高。部分人群检查前熬夜、饮酒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若轻度升高且无其他异常,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后复查。
发现谷草转氨酶升高时,应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熬夜等伤肝行为,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限制高脂饮食。若指标持续异常或伴有明显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需立即就医并采取抗感染、解除梗阻、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紧急胆道减压、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并发症防治及后续病因治疗。
1、紧急胆道减压
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快速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胆管内压力。这是控制感染和防止脓毒症的关键步骤,需在确诊后6小时内完成。操作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生命体征,术中联合胆道造影明确梗阻部位。
2、抗生素治疗
早期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覆盖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获取血培养或胆汁培养结果后调整为敏感抗生素。严重感染需联合甲硝唑覆盖厌氧菌,疗程通常持续7-10天直至感染指标正常。
3、液体复苏
快速补充晶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维持尿量每小时30毫升以上。合并休克者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目标导向治疗,纠正乳酸酸中毒。
4、并发症防治
密切监测肝脓肿、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K或新鲜冰冻血浆,肝功能损害者加强保肝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及时给予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5、病因治疗
急性期控制后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超声内镜明确胆管梗阻原因。胆总管结石可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胆管狭窄需放置支架或手术重建胆道,肿瘤性梗阻应评估手术切除可行性。
患者恢复期需低脂饮食减轻胆道负担,避免酒精及油腻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胆管结石患者建议每半年随访。术后留置引流管者需保持引流通畅并记录引流量,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时及时返院复查。长期胆道梗阻患者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并监测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