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阑尾炎发展成阑尾周围脓肿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通常由阑尾穿孔、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延误治疗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2、穿刺引流: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腔引流,减少毒素吸收,缓解局部压迫症状,适用于脓肿直径较大的患者。
3、手术切除:感染控制后行腹腔镜或开腹阑尾切除术,彻底清除病灶,术中需同时处理腹腔粘连和脓肿壁。
4、术后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逐步恢复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裂开。
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遵循低渣高蛋白饮食,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复诊。
过期的酒精不建议用于消毒伤口。酒精过期后消毒效果下降,可能滋生微生物,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1、消毒效果降低酒精挥发会导致浓度低于75%,无法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建议使用有效期内的医用酒精或碘伏替代。
2、微生物污染风险开封后酒精可能被环境微生物污染,过期后污染概率更高。伤口消毒应选择无菌包装的消毒剂。
3、有害物质生成酒精长期储存可能氧化产生乙醛等刺激性物质。接触伤口可能引起疼痛或延缓愈合。
4、皮肤刺激加重变质酒精可能改变理化性质,增加对破损皮肤的刺激性。儿童或敏感肌肤更应避免使用。
日常储备消毒剂时注意查看有效期,小伤口可先用流动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