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尿毒症

尿毒症病人的护理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毒症病人的护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尿毒症病人的护理需要从饮食、药物、心理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护理的核心在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以及提供心理支持。
1、饮食护理
尿毒症病人的饮食应以低蛋白、低盐、低钾、低磷为主。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建议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水肿和高血压,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需限制,以免引发高钾血症。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豆类、坚果等也应减少,防止血磷升高。
2、药物治疗
尿毒症病人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降压药、利尿剂、磷结合剂等。降压药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等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磷结合剂如碳酸钙、司维拉姆可降低血磷水平。病人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
3、心理护理
尿毒症病人常因病情反复和治疗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可通过倾听、陪伴、引导病人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生活习惯调整
尿毒症病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预防皮肤感染。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农药、化学清洁剂等,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5、透析和移植护理
对于病情严重的尿毒症病人,透析或肾移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透析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人需定期进行,并注意透析期间的饮食和水分控制。肾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同时定期复查,监测移植肾功能。
尿毒症病人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属、护理人员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合理的药物治疗、积极的心理支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病人和家属应保持与医生的密切沟通,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毒症透析后能正常排尿吗

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多数仍可排尿,但尿量通常显著减少。排尿功能主要与残余肾功能、透析方式、原发病类型等因素相关。

1、残余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是决定排尿量的关键因素。早期开始透析的患者可能保留部分尿液生成能力,肾小球滤过率高于5ml/min时通常仍有排尿。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残余肾功能逐渐丧失,约50%患者在透析1年后出现无尿。

2、透析方式选择: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排尿功能影响不同。腹膜透析患者更易维持残余肾功能,约60%患者1年后仍有排尿;血液透析患者因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肾功能恶化更快,3年后仅20%-30%患者存在排尿。

3、原发病差异: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退更快,透析后无尿发生率高于慢性肾炎患者。多囊肾患者因囊肿压迫作用,即使进入透析阶段也可能长期保持少量排尿。

4、容量负荷管理:

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可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但不会直接影响尿液生成。每日尿量超过400ml时需监测24小时尿电解质,避免过度限制饮水导致脱水。

5、药物辅助治疗:

利尿剂如呋塞米可能对残余肾功能尚存者有效,但需警惕电解质紊乱。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肾性贫血,间接保护残余肾功能。

透析患者应保持每日水分摄入量控制在尿量加500ml以内,避免高钾高磷食物。适量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需防止跌倒。定期监测血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尿量。出现尿液颜色加深、泡沫尿或排尿疼痛时需及时就医。营养方面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制剂,既减轻肾脏负担又保证必需氨基酸供给。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通过病友互助小组缓解治疗压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