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肛瘘术后大便后需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术后肛门护理主要包括{温水坐浴}{局部消毒}{敷料更换}{饮食调整}{避免久坐}等措施。
1、温水坐浴
排便后可用35-38℃温水坐浴5-10分钟,水中无须添加药物。坐浴能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帮助分泌物排出。坐浴后需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水分,避免用力擦拭。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但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2、局部消毒
使用0.9%氯化钠溶液或医用碘伏棉球由前向后单向清洁肛周,禁止来回擦拭。若创面有缝线,需避开缝线部位轻柔消毒。消毒后待其自然晾干,或使用医用吹风机低温吹干。出现异常分泌物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药膏。
3、敷料更换
外层敷料被污染后应立即更换,内层油纱条需由医护人员操作更换。自行更换敷料前需洗手,使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创面。敷料应保持松散透气,包扎过紧可能影响创面愈合。术后1周内建议使用医用棉垫吸收渗液。
4、饮食调整
术后3天内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稀粥、烂面条等半流质。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适量食用西蓝花、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忌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硬食物划伤肠道。出现便秘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
5、避免久坐
排便后应站立或侧卧休息,使用环形坐垫分散肛门压力。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术后2周内避免骑自行车、深蹲等压迫肛门的活动。夜间可采取侧卧位睡眠,减轻创面受压。
肛瘘术后需保持大便软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每日更换消毒。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游泳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返院处理。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