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诊断需满足症状标准、病程标准及严重程度标准。主要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力下降、自我否定、认知功能损害、躯体不适、自杀意念等症状持续2周以上,且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这种情绪低落与日常的情绪波动不同,通常表现为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持续时间超过2周。患者可能描述为“心里压着石头”或“快乐感消失”,这种情绪往往无明显外界诱因,且难以通过休闲活动缓解。典型表现包括清晨情绪恶化、频繁哭泣或情感麻木。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显著失去兴趣是抑郁症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放弃兴趣爱好、回避社交活动、性欲减退等。患者可能描述“看电视都觉得没意思”或“连手机都不想玩”,这种变化并非暂时性,而是持续存在的状态。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情感淡漠,对亲人情感反应减弱。
约8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或过度睡眠。典型特征是比平常早醒2小时以上且无法再次入睡,伴有焦虑性沉思。部分患者会出现昼夜节律紊乱,白天嗜睡但夜间清醒。持续睡眠问题会加重疲劳感和认知障碍。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注意力下降、决策困难、记忆力减退等认知症状,严重时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部分患者伴有思维迟缓,表现为言语减少、反应迟钝。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痴呆,但抑郁症的认知损害通常是可逆的,随情绪改善而恢复。
许多抑郁症患者以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为首发表现,常见头痛、背痛、胃肠功能紊乱、心悸等。这类症状往往反复就医却查无器质性病变,被称为“隐匿性抑郁”。中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此类表现,可能伴有疑病观念,需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专业诊断需结合心理量表评估和临床访谈。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社交活动有助于情绪调节,但切勿自行使用抗抑郁药物。抑郁症如同其他疾病一样需要规范治疗,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和支持,避免施加压力或否定其痛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