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35周羊水破了属于胎膜早破,多数情况下可以保胎或分娩健康新生儿,具体处理方式与孕周、感染风险、胎儿状况等因素有关。
1、保胎治疗若无感染迹象且胎儿状况稳定,可能采取卧床休息、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措施延长孕周。
2、促胎肺成熟孕周不足37周时可能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促进胎儿肺部发育,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
3、终止妊娠若出现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等情况需立即分娩,35周胎儿存活率较高但可能需新生儿监护。
4、感染监测需密切监测孕妇体温、血常规及胎心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绒毛膜羊膜炎等并发症。
出现破水后应立即平卧并就医,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脐带脱垂,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
服用避孕药后出血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药物适应期、漏服药物、子宫内膜异常等原因引起。
1. 激素波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
2. 药物适应:初次服用避孕药时,身体需要时间适应外源性激素,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建议继续规律用药,出血量大时可咨询医生是否换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低剂量药物。
3. 漏服药物:漏服避孕药会导致激素水平骤降,引发撤退性出血。需及时补服药物,必要时配合使用左炔诺孕酮片等紧急避孕药,并坚持每日固定时间服药。
4. 内膜异常:长期服药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稳定性,伴随月经紊乱或腹痛。需就医排除子宫肌瘤等病变,医生可能建议改用炔诺酮片或调整用药方案。
出血期间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若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伴随严重腹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