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宝宝病毒性发烧6天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病毒性发热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反应、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
2、补充水分: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情况。脱水可能加重发热症状。
3、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药物。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烧药。
4、就医检查:持续发热6天需排查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家长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
家长需记录体温变化曲线,避免捂热出汗导致虚脱。若出现嗜睡、抽搐、皮疹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四类。
1、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代表药物有普罗帕酮、利多卡因、奎尼丁。
2、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心肌兴奋性,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3、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代表药物有胺碘酮、索他洛尔、伊布利特。
4、钙通道阻滞剂: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结传导,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