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大便检查一般能查出寄生虫,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可检测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常见寄生虫的虫卵或成虫片段。若存在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也可能通过特殊染色法检出。
新鲜粪便样本需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以提高检出率。常规检查包括直接涂片法和浓缩法,前者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后者通过离心或沉淀技术提高虫卵检出概率。对于血吸虫等特殊寄生虫,可能需要免疫学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诊断。部分寄生虫如蛲虫因夜间产卵特性,需采用透明胶纸粘贴肛门周围皮肤采集样本。
某些寄生虫感染早期或轻度感染时,单次粪检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若高度怀疑寄生虫感染但初次检查阴性,建议连续3天采集不同时间段的粪便样本复检。对于组织内寄生虫如旋毛虫、弓形虫,粪检通常无法检出,需结合血清学检查或组织活检确诊。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肉类,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儿童玩耍后及餐前应规范洗手,定期修剪指甲。若出现腹痛、腹泻、肛门瘙痒等症状且粪检确认寄生虫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药物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