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腹部脾劳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腹部脾劳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芸
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腹部脾劳为中医病名,是五劳之一。脾劳则食不化、心腹痞满、呕吐吞酸、面色痿黄,严重者心腹长痛、大便泻利、手足逆冷、骨节酸痛、日渐消瘦。由脾胃久积风冷之气所致,也名冷劳。疲劳是由于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所致。《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说:“有先天之因,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内伤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表明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亏虚,日久不复,终成虚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脸上有灼烧感和针刺感怎么回事

脸上有灼烧感和针刺感可能与皮肤炎症、神经异常、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 1、皮肤炎症:皮肤炎症如接触性皮炎或湿疹可能导致灼烧感和针刺感。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局部涂抹保湿霜或含有抗炎成分的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两次。 2、神经异常:面部神经异常如三叉神经痛可能引发灼烧感和针刺感。避免冷热刺激,保持面部温暖,必要时使用卡马西平片100mg,每日三次或加巴喷丁胶囊300mg,每日三次进行药物治疗。 3、过敏反应:食物或化妆品过敏可能导致面部不适。停用可疑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缓解症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每日两次。 4、环境刺激:紫外线、风沙等环境因素可能刺激皮肤。外出时使用防晒霜SPF30以上和物理防护措施如帽子和口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 5、心理压力:长期心理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皮肤感觉。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改善心理状态。 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E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皮肤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皮肤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