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布洛芬缓解疼痛多久见效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布洛芬缓解疼痛多久见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福强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布洛芬一般在服用后的30分钟至1小时开始缓解疼痛,具体见效时间会因个人体质、服用剂量及疼痛性质等因素有所不同。如疼痛剧烈或持续缓解效果不明显,建议及时咨询
1、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及起效时间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镇痛、抗炎及退烧效果。大多数人在口服布洛芬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开始感觉到疼痛缓解,但起效时间可能因不同情况而变化。例如饭后服用可能延缓药物吸收,起效时间也会稍微延迟。缓释剂型的布洛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明显效果,这通常被设计为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2、影响布洛芬见效速度的因素
个人体质:每个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导致见效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服用方法:空腹服用布洛芬通常吸收较快,效果容易更早显现;而饭后服用则因食物阻碍吸收而可能稍微推迟。建议遵医嘱服药,必要时参考药品说明书。
疼痛性质:轻度疼痛如头痛、肌肉酸痛通常较快缓解;因慢性病或严重创伤产生的疼痛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缓解,甚至需搭配其他药物和治疗方式。
3、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以提升效果
合理剂量:成人单次服用布洛芬的推荐剂量通常为200-400毫克,每6-8小时一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一天1200毫克。避免超过推荐剂量,以免引发副作用如胃肠不适、肾功能损害等。
用水冲服:用一整杯清水送服,可促进布洛芬在胃肠道的吸收。
遵循医嘱或说明书:慎用布洛芬治疗因严重疾病或慢性炎症导致的疼痛,相关情况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用药。
如果布洛芬在服用后的两小时内没有缓解疼痛,或者长期使用发现疼痛反复加重,请立即停药并咨询避免掩盖潜在的严重疾病。
布洛芬是常见的镇痛药,但应在合理剂量和适当的条件下使用,同时注意个体差异对药物效果的影响。明确疼痛原因、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如果疼痛持续存在,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不要自行过量服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1、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1的活性,阻断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在低剂量时即可显现,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该作用持续时间可达7-10天,直至新生血小板替代被抑制的血小板。

2、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其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外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等效果显著,但对内脏绞痛效果有限。

3、抗炎抗风湿

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2,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能显著改善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该作用需要达到抗风湿血药浓度。

4、抗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凝血酶生成,发挥抗血栓作用。临床上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紧急处理,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长期小剂量使用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复发。

5、预防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的血栓事件。适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患者的二级预防。对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需个体化评估获益与风险。

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者应定期监测粪便潜血。服药期间避免饮酒,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需谨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