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多发性肌炎引起肌无力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多发性肌炎引起肌无力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多发性肌炎引起的肌无力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多发性肌炎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遗传倾向、药物诱发、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多发性肌炎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片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肌肉炎症,改善肌无力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及骨密度变化,长期使用可能诱发骨质疏松或感染风险增加。症状控制后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反弹。

2、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能调节异常免疫应答,减少肌肉组织损伤,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或肝功能异常。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部分患者需持续用药1-2年以维持病情稳定。

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重症患者可采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通过中和自身抗体改善肌力。标准疗程为每月连续5天输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寒战等输液反应。该方法短期效果显著但费用较高,通常作为急性期过渡治疗。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输注速度过快可能诱发血栓事件。

4、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适用于合并呼吸肌麻痹的危重病例,通过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缓解症状。每次置换需处理1-1.5倍血浆量,常见并发症包括低钙血症和过敏反应。该疗法需配合免疫抑制剂使用以避免抗体反弹,通常进行3-5次后评估疗效。治疗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和凝血功能。

5、康复训练

急性期过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肌力训练,包括水中运动、阻力带练习、平衡训练等。训练强度以不诱发明显疲劳为度,每周3-5次,持续6个月以上可改善肌肉功能。合并吞咽困难者需进行咽喉肌群训练,呼吸肌无力者需配合腹式呼吸练习。训练期间出现肌肉疼痛加剧需暂停并就医评估。

多发性肌炎患者需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肌肉修复,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大豆制品等。急性期卧床时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肌肉损伤。外出时注意防晒以防光敏性皮疹加重,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建议每3个月复查肌酶谱和肌电图评估疗效,合并间质性肺炎者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痛风尿酸值600算高吗

痛风患者尿酸值600μmol/L属于明显偏高。男性正常尿酸值应低于420μmol/L,女性应低于360μmol/L。

尿酸值600μmol/L时,尿酸盐结晶容易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可能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等部位。长期高尿酸状态可能导致痛风石形成,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高尿酸血症还与肾结石、慢性肾病等并发症相关。此类患者需通过低嘌呤饮食控制,减少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分补充促进尿酸排泄。

部分患者尿酸值达到600μmol/L时可能暂时无关节症状,但隐匿性损害仍在持续。少数存在遗传性嘌呤代谢异常的患者,尿酸值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不立即出现症状。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导致尿酸升高但症状不典型。这类情况仍需干预,避免远期器官损伤。

建议痛风患者定期监测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秋水仙碱片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缓解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片或非布司他片抑制尿酸生成,配合苯溴马隆片促进排泄。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饮酒及高果糖饮料,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