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肝损伤可通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等指标进行判断。这些指标能反映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及肝功能异常情况。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膜受损时该酶释放入血。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可导致其数值显著升高,数值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提示肝细胞明显损伤。临床常用检测试剂盒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和肝脏中含量较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范围相关。酒精性肝病时该指标升高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更显著,两者比值有助于鉴别肝损伤病因。检测方法包括速率法和终点法。
3、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肝细胞性黄疸时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数值超过34.2μmol/L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检测需避免溶血干扰,常用重氮法测定。
4、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功能障碍或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性肝病时该指标上升明显,常伴有皮肤瘙痒和陶土样便。检测时需与尿胆原结果联合分析。
5、γ-谷氨酰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对酒精性和胆汁淤积性肝病敏感,长期饮酒者该酶活性可持续升高。原发性肝癌时可能异常增高,但需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综合判断。检测采用速率法时需控制反应条件。
日常需避免饮酒、滥用药物等伤肝行为,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若发现指标异常应完善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因。脂肪肝患者需控制体重并调整饮食结构,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规范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