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更换晶状体手术后可能出现后遗症主要有视力异常、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移位等。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白内障或高度近视,多数并发症可通过及时干预控制。
1、视力异常
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眩光或夜间视力下降,与角膜水肿或人工晶状体度数偏差有关。部分患者需佩戴眼镜辅助矫正,严重者需二次手术调整晶状体位置。术后1-3个月视力会逐渐稳定,期间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
2、眼内炎症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细菌性眼内炎,表现为眼红、疼痛伴脓性分泌物。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抗感染治疗。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3、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可能与玻璃体牵拉有关。若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术。术前详细检查眼底可降低该风险。
4、继发性青光眼
手术可能破坏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表现为头痛、眼胀伴视力骤降。可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严重者需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定期监测眼压至关重要。
5、人工晶状体移位
外伤或囊袋收缩可能导致晶状体偏位,出现复视或视力波动。轻度移位可观察,严重偏移需手术复位或更换悬吊型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内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抗炎药物,避免污水入眼及眼部化妆。定期复查眼底和眼压,出现持续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有助于术后恢复。避免长时间用眼,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