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手足口病输液治疗一般需要3-5天,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恢复能力等因素相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对于轻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这类情况多数通过口服药物和局部护理即可缓解,无须输液治疗。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进食困难或脱水症状时,医生可能建议短期静脉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补充水分,此时输液周期通常为3天左右。当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或出现心肺功能异常时,需住院进行抗病毒、降颅压等综合治疗,输液时间可能延长至5天甚至更久。输液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尿量等指标,同时配合口腔清洁和皮肤护理。
患儿居家护理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和衣物。饮食宜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若出现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
婴儿凹陷性骨折通常需要根据凹陷程度和是否影响脑组织决定是否早期复位。轻度凹陷且无神经症状时可保守观察,严重凹陷或伴有脑损伤需及时手术干预。
凹陷深度小于5毫米且未压迫脑组织的骨折,多数可通过密切监测处理。婴儿颅骨弹性较好,部分轻微骨折可能随生长发育自行修复。需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骨折变化,同时关注有无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若出现头皮血肿,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避免局部按压或碰撞。
当凹陷超过5毫米或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异常时,需在72小时内进行手术复位。严重凹陷可能损伤硬脑膜或脑实质,导致癫痫、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开放性骨折或存在脑脊液漏者需紧急清创,防止颅内感染。手术多采用颅骨撬拨复位术或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颗粒。
日常需避免头部二次外伤,睡眠时保持患侧朝上。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呕吐风险。若发现囟门膨隆、瞳孔不等大等危急表现,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质沉积,定期进行发育评估监测神经系统功能。